
10月28日,又一个集医养护于一体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在福州市河南社区揭幕。自从去年11月我国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福建各地纷纷开始着手“互联网+养老”业态的建设。 “主要由‘社区健康小屋’、‘线下实体服务’两个部分组成,包括了助医、助洁、助急、助餐、助行、助浴‘六助’服务。例如,亲属可以在我们平台上为老人家预约看病和陪医就诊,到约定好的时间会有我们工作人员上门接老人去看病,如果老人家的药吃完了,也可以由我们工作人员把药送到家里。”“寿尔康驿站”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的负责人介绍,亲属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对老人健康的远程监护。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集医养护于一体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不仅提供身体上的照顾,还提供包括老人的心理辅导、陪聊,甚至是理发、维修等生活上的服务。 以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为例,该平台目前已经有一千余家服务加盟商,涵盖医疗、餐饮、保洁等养老服务领域。老人可以通过电话、手机app等形式,在线上提交自己的需求,随后平台会根据服务需求,安排社区助老员或各类加盟服务商直接承接服务。 据介绍,如今社会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数量增多,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也是现代养老服务较为关注的热点。记者了解到,目前此类“互联网+养老”项目都可以通过手机、智能手表等设备实现一键救援功能,甚至是主动监测老人身体情况并给亲属、平台工作人员发去实时监护报告。例如老人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就能够实现系统自动报警定位,并与呼叫中心、120、亲属等实现联动紧急救援。 今年10月1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毫无疑问,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养老服务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加上各级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助推,这个行业已经站上了风口。 可是相对与其他传统行业,养老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来得要慢很多。究其原因,不少业内人士将其归纳为观念的阻碍。既有老人对于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的难以接受,也有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更倾向于子女亲自尽孝,而非花钱请人代为尽孝。也因为此,许多老人不愿意出钱尝试“互联网+养老”这一新模式。 从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经验来看,解决这一问题大多从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入手,福建省也不例外。例如三明市就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为市区户籍并居住在市区的65周岁以上低保、失独和80岁以上及需要政府救助的特殊老年人群体提供“互联网+医养” 呼叫服务信息平台的服务。龙岩的“互联网+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同样也是将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此外,对于各地对于各类养老机构的建设大多提供了场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在去年11月我国出台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要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等等。 (来源:海峡财经导报)